技術與商品
不久前剛好有個場合與公司研發部門主管去拜訪某個新技術廠商,學習一下某個新技術發展及其應用成果,看是否能應用到公司未來的商品線。當然這樣的技術是過去我們所不懂的,也很訝異應用到我們相關的商品上居然能有如此的效果,也很佩服該廠商的技術能力。在該廠商的簡報過程中,一方面聽到老闆很自豪的展現產品技術力,另一方面他們也信心滿滿,認為推出後必然大受歡迎,哪裡哪裡有多少量,屆時訂單就會進來。既然我是帶隊者,廠商老闆也出面熱情接待,拜訪結束,我也得講些話,由於這項商品恰好是我們既有的商品線之一,我對該商品的市場也有粗淺的認識,因此我主要提出建議,這樣的技術應用到我們的商品,的確讓我們大開眼界,但是這一次所開發的商品,卻非市場主流,市場總量不大,商品未來的銷售容易受限,因此在規劃技術應用到商品時,更重要的是要先了解與掌握市場現況,尤其是想打入既有市場時;另一方面,技術雖然是核心,但開發成商品時,更重要的是成本,技術雖好,成本高市場無法接受也沒用。我是很委婉提出看法,不知道他們有沒有聽進去。回程中我與公司研發部門主管聊天討論。當然,技術是核心,然而從技術發展到商品,還有一大段距離,首先是不能閉門造車,商品必須有市場,能為顧客所接受,尤其是想打入現有市場,更必須好好進行市場調查;而商品化的過程,還有許多必須考慮到的因素,使用材料在品質與成本上的影響、模組化/標準化與製造作業流程考量、造形設計、後續售後服務的規劃等等;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因素,就是成本,依照一般通路結購,零售價往往是成本的三倍到四倍,也就是零售價如果是100元,成本大概只能設定在25元至30元,其中關鍵技術或零件的成本大約是15元,其他則是商品化過程的成本,例如外觀包裝等,而成本與零售價的差距則包含生產者的毛利、通路成本與利潤等,怎麼這麼沒有效率?現況就是如此。所以,技術當然是核心,但可別輕忽商品化的成本與通路成本,而這才是企業獲利的關鍵。


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



分享

Facebook
Plurk
YAHOO!



 

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cgkhlhqpgk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